作家王晉川“話說三蘇祠”系列之——三蘇故居三蘇祠
2020-03-05 10:06:51 來源:眉山全搜索 編輯:admin_fyp 評論:0 點擊:
三蘇父子決然想不到,他們在眉山紗縠行五畝園子的故居,竟然會變成占地一百多畝的紀(jì)念祠堂。也想不到當(dāng)年離家時略顯破敗的宋式宅院,會變身為幾百年后一組清代的建筑群。當(dāng)而立之年的蘇軾兄弟最后一次凝視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園,何曾想到揮手從茲去,命運如飄蓬,最后的歸宿會在千里之外的河南郟縣小峨眉山。有家不能歸的思鄉(xiāng),風(fēng)雨終不能對床的遺憾,該是怎樣的一種從骨頭縫里生長出來的疼痛?倘若九泉之下有知,子瞻子由該喜極而泣,抑或泣極而喜?
三蘇(蘇洵、蘇軾、蘇轍)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(xué)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。以蘇軾為代表的三蘇父子,以其深邃的哲學(xué)思想、卓越的政治實踐、輝煌的文學(xué)成就和豐富的人生體驗,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三蘇文化,為中華文明譜寫出一曲燦爛的樂章。三蘇在文學(xué)上造詣極深,雖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,人稱“凝練老泉、豪放東坡、沖雅潁濱”,父子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。三蘇立身操守,光明磊落,循理無私,清廉正直,關(guān)心國家命運,同情民間疾苦,深受古今中外景仰和贊頌。
由于三蘇父子的巨大聲名和影響,自元朝元祐三年(1316)以來,三蘇故居便改宅為祠,被辟為三蘇堂,引來眾多文人墨客拜謁祭祀。元代高麗有位詩人叫李齊賢,被譽為韓國四大詩人之一,曾在中國住了26年,路過眉山去峨眉山進香,寫下一首《眉州》詩:
眉州僻在天一方,滿城草木秋荒涼。
過客停驂必相問,道傍為有三蘇堂。
三蘇郁郁應(yīng)時出,一門秀氣森開張。
渥洼獨步老騏驥,丹穴雙飛雛鳳凰。
聯(lián)翩共入金門下,四海不敢言文章。
邇來悠悠二百歲,名與日月爭輝光。
讀李齊賢的詩,除了感知一位外國詩人對偉大的中國詩人的致敬,還可知早在元朝,眉山就有紀(jì)念三蘇的“三蘇堂”了,其時距三蘇的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二百年了。
據(jù)《四川通志》載:“三蘇祠在州治西南,即紗縠行蘇洵故宅,元建為祠,洪武間重修。”《眉山縣志》亦有記載:“明洪武中,即其地建三蘇祠。”明代翰林學(xué)士、眉州青神人余成勛在《蘇祠祀田記》中,更寫下了明代維修三蘇祠的緣由:“眉山舊有三蘇先生祠,累祀弗治,堂廡衎墉,日聽于敗而已。”明代洪武二十九年(1396),三蘇祠始添建維修。嘉靖九年(1530),侍御使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鈍擴建三蘇祠,并割九寺田產(chǎn)為蘇祠祀田。明末清初,三蘇祠毀于兵燹,僅存“五碑一鐘”。“眉有蘇祠,三蘇先生之故址也。自滄桑后,悉被焚毀。”(清·戴伊任《重修三蘇祠置買祀田記》)嗚呼,三蘇故園及明代添建的屋宇,被一把大火燒得干干凈凈,令人心痛齒寒。刼難后,三蘇祠殘壁斷垣,時有蛇鼠野竄,虎豹出沒。浙江海寧人朱嘉徵有記:“初入眉,春城草木極望。虎豹守其閭,不得上。再至,命工斬木殺荊,用爆竹先驅(qū),始得達(dá),乃知為蘇文公故居耳。圵方頃畝,圜之廢沼者,故瑞蓮池也。改宅為祠,不知起自何代,第見斷簡累累,縈蔓草矣。”據(jù)康熙二年(1665)的統(tǒng)計,眉山全縣僅存2094戶,男女5940丁口,可謂“千村薜荔人遺矢,萬戶蕭疏鬼唱歌”。
清康熙元年(1661),清廷派總督李國英率秦、豫、粵三省大軍圍剿,四川始?xì)w大清版圖。李國英遣幕僚趙惠芽知眉州,趙恵芽上任伊始即前往蘇宅遺址。他在《三蘇祠記》中寫道:“蘇氏實眉人。壬寅(1662)歲,余來牧于眉,將訪其遺跡而尸祝之。而眉之祠蘇氏也,舊以廬,既毀于兵,蓬蒿中僅坡公遺像一,石帙二,并池水一曲而已。”趙惠芽還發(fā)現(xiàn)“前守以蘇氏與鶴山魏了翁同祀,余憾其非專祠,乃令復(fù)祀于舊址。眉之人,亦思其流風(fēng)不忘,乃胥從事,為堂一,寢室一,復(fù)結(jié)亭于池中,為神游衍。祠成,眉人樂前賢之不替也。”趙惠芽在原址摩擬重建,三蘇祠初具規(guī)模,計有饗殿、啟賢堂、木假山堂、瑞蓮?fù)さ?,饗殿大梁至今留?ldquo;康熙四年歲在乙巳孟秋既望重修”的題記。
康熙五十四年(1715),知州黃元煐維修饗殿并置祀田。“田分二溝:其近宅者歸蘇祠,以贍僧;其隔山一溝,分租以贍學(xué)宮、文昌宮之焚獻。”嘉慶十一年(1806)增修東西廂房和方墻門道,重塑三蘇父子像并置神龕。嘉慶十八年(1813)知州趙來震維修,“池之兩岸,疊石成壁”,建濟美堂(來風(fēng)軒)。咸豐三年(1853)建快雨亭。光緒元年(1875)四川督學(xué)使張之洞倡修云嶼樓、抱月亭、綠洲亭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)將環(huán)湖披風(fēng)榭遷建于三蘇祠瑞蓮西池北岸。
民國八年(1919)眉山駐軍旅長陳國棟“慨然有志于培修”,籌資修繕消寒館、啟賢堂、云嶼樓等主體建筑以及披風(fēng)榭 、洗硯池、快雨亭等亭臺樓閣。民國十七年(1928)地方官紳集議拓修南大門、百坡亭、式蘇軒、半潭秋水一房山、船塢、彩畫舫等。民國二十五年(1936)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簽署“保護三蘇祠布告”,對三蘇祠給予高度評價:“(三蘇祠)較之武鄉(xiāng)遺廟、工部草堂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”要求“切實保護,用示崇敬,而垂之久遠(yuǎn)。”
至此,三蘇故居形成了四川園林式祠堂的獨特風(fēng)貌,祠堂坐北朝南,依中軸線形成三進四合院,東西廂房在左右對稱的均衡中又有自由變化。整座祠堂建在三面環(huán)水的半島之上,具有鮮明的“三分水、二分竹”的島居特色。
新中國成立后,三蘇祠得到良好的保護和發(fā)展,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二級博物館,是全國三蘇文物(資料)保護中心,全國三蘇文物(資料)展陳中心,全國三蘇文化教研中心,世界聞名的人文旅游勝地,世界蘇氏宗親拜謁勝地。
“北宋高文名父子,南州勝跡古祠堂。”三蘇祠收藏的三蘇文獻為全國之最,有書畫、古籍善本、拓本、陶瓷等文物4010件(套),單件達(dá)10098件。其中三蘇題材的書畫作品占藏品總數(shù)的60%,年代從明清至近現(xiàn)代。三蘇古藉善本是三蘇祠收藏的強項,其中宋元刻本3部、明代刻本52部、清代刻本86部、拓本246冊。三蘇祠保存有歷代碑刻150余通,自宋而現(xiàn)代。三蘇祠還辟有三蘇故居和三蘇父子生平兩個基本陳列,在全國名人故居紀(jì)念館中獨樹一幟。
父子一門,千古文章。雄視百代,輝耀古今。我想起三蘇祠一副舊聯(lián):
繼唐宋古風(fēng),啟明清后學(xué),泱泱也,藝苑大家,騷壇泰斗,居士號東坡,傳世文章三巨擘;
鐘青峨秀氣,沒岷沫甘泉,浩浩乎,益州勝地,天府名園,軒廊鎖赤壁,歷朝煙雨一宇祠。
2020.2.28眉山
作者:王晉川
相關(guān)熱詞搜索:
上一篇:作家王晉川“話說三蘇祠”系列之——萬世留芳景蘇樓
下一篇:作品征集|?撐起家國半邊天,這個春天沒有誰比你更值得寵愛!